下令改恭州为重庆的是宋光宗赵惇。南宋淳熙十六年,宋光宗先封恭王,后即帝位,自诩“双重喜庆”,升恭州为重庆府,重庆由此得名。
宋代,重庆先后短暂属西川路、峡西路(也叫峡路,治奉节)管辖,大部分时间则属于夔州路(治奉节)管辖。北宋崇宁元年(1102年),因赵谂谋反之事,宋徽宗以“渝”有“变”之意,改渝州为恭州。南宋淳熙十六年(1189年),宋光宗先封恭王,后即帝位,自诩“双重喜庆”,升恭州为重庆府,重庆由此得名,迄今已有800余年。
恭州是重庆古称,北宋崇宁元年(1102年)至宣和三年(1121年)。图中今重庆主城附近,标注为“恭”,治巴县,在今重庆境内标注有涪、夔、黔等40余处地名。北宋崇宁元年,因国子博士南平(现綦江)僚人赵谂被人告发“谋反”,宋徽宗以“渝”有“变”之意,遂改为“恭州”,取恭顺之义。
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,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,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。因嘉陵江古称“渝水”,故重庆又简称“渝”。北宋崇宁元年(1102年),改渝州为恭州。南宋淳熙16年(1189年)正月,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,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,称为“双重喜庆”,遂升恭州为重庆府,重庆由此而得名。